在董南雅离开后不久,茅升也离开了。
他需要了解坛城县如今具体受灾情况。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只剩下还安静躺在床上的县尉黄山,还有董章庭和钱丰收两人。
屋外并没有下雪,只有寒风不时吹过。
地下的积雪被寒风吹动,在地上低低打着旋。
钱丰收的声音在屋内响起:“章庭,我们真的能完成这次救灾吗?”
董章庭没有直接回答他这个问题,反问道:“丰收,你为什么要参加东山书院考试?”
晋朝的商户子弟参加科举,需要额外提交一万两白银的考试费用。
如果通过了童生试,那之后的考试就和其他学子一般,正常参加考试。
如果童生试没有通过,之后每次参加童生试都需要再缴纳一万两白银。
这是晋朝开国前期,某位先帝苦于库房无钱,想要从积累了大量钱财的大商户口袋里的获取钱财。
这位先帝是位明君,他不愿意凭白夺人钱财。
最后决定给这些困于商户身份无法考科举的人稍微开个一个小小的口子。
这个政策每年都给朝廷带来大笔收入,便一直延续下来。
再加上商户子弟有了新的上升通道,反向促进了商户的发展。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商户子弟自小以金钱为伴,商户子弟中能正常走完科举全程,进入内阁的人几乎没有。
大多都是考个秀才举人,就回家继承家业。
考科举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赚个护身符。
钱家是江南的大商户,在江南势力颇广。
家中不少子弟就是直接进入江南的书院后考了秀才举人后回家经商。
然而钱丰收却是和其他人不同,跨越千里来到午京城,并且耗费大量精力考进东山书院。
前世,他走完了科举全程,并且花了数十年时间,一步步从九品小官,成为了户部尚书,掌一国财政。
在董章庭重生之前,这位还在努力向内阁冲刺。
钱丰收听到董章庭的疑问,思索了一会说道:“我爷爷是秀才,所以他把生意从镇上开到城里;我父亲是举人,他把生意从城里扩充到州府;如果想超越我的父辈,我就要考到更高的位置。
如果想要考到更高的位置,就要进更好的书院读书,东山书院就是最好的。”
窗外的光打在钱丰收略显丰满圆润的脸上,显出了几分棱角。
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在这一刻尽显无遗。
董章庭脸上露出几分笑意,像是从眼前少年看到前世那位一天到晚哭穷的户部尚书:“你一定能做到的。”
大概是被重新激发出奋斗的意志,钱丰收问道:“章庭,你又是为了什么来参加东山书院考试呢?”
董章庭说道:“因为,我也想要更高的位置。
完成坛城县救灾,就是如今最好的机会。”
只有自己站的越高,那些曾经的麻烦才会自行消失,比如西平伯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