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当年丁姨娘时机抓得极好极巧妙,若她那时一只脚已迈进青楼,后来不论如何白璧无瑕,却都不可能被和康郡主接纳。
一贱婢尔,皇族宗室的骄傲和手段自然不难解决一个勾引她儿子的妓子。
可如此未进青楼,当街一跪,就立马变成个风流公子搭救落魄佳人的风月戏码。
再加上丁姨娘年轻时也着实算得上个佳人,颇有几分水秀,故而这戏词里才能见到的故事还真就被严家二老爷给演成了一段佳话。
为救差点儿沦落风尘的佳人,严二爷长跪求母,最终慈母爱幺儿,和康郡主拗不过幼子,勉强答应让这丁氏入府先做个通房丫鬟。
瞄上个登样公子便敢果断下手,而且还真就因此改变了自己一生命运的丁姨娘,岂是等闲之辈?起码这份眼力,这份果决,这份心机手段,便少有能出其右。
因此当后来的二夫人淮安名门谢氏允卿过门后,还真颇吃了她几次不大不小的暗亏。
不过自小被谢家作为高门大族的当家主母培养的二夫人,岂是丁氏这等草根平民所能望及的。
只两次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小教训,丁氏便老实起来,再不敢轻举妄动。
再加上二老爷本身也不是混人,对丁氏怜惜是有,但也不过是对婢妾的情分。
正妻、婢妾,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楚。
尤其天长日久后,二老爷赫然发现母亲果真是照着他的心性给自己找了个可心的妻子。
同样的淡泊疏宽,不喜红尘俗务,同样的浪漫率直,喜好诗词歌赋。
于是夫妻二人愈发亲厚,感情渐笃,相敬相爱,琴瑟和鸣。
不过再恩爱的夫妻也有偶尔想弄死对方的时候。
让二夫人每每想谋杀亲夫的原因便是丁姨娘和严怡。
丁氏的运气着实好得过分,主母生下儿子后,她便怀上身孕,且顺利诞下严怡。
虽不是个男孩,丁氏心中多有点儿遗憾,可毕竟母凭女贵,因此一举被提为姨娘,严怡也被允许养在自己身边。
二老爷这人说起来确实是个心胸疏阔的好人,可好人心肠软,耳朵根子也软。
严怡便是被他亲口许诺给丁氏养的。
因为这事,他之后在二夫人面前颇有些灰头土脸。
好在二夫人本身也不愿操心,更不爱计较,又有个皮猴一样的严恪要养,于是这事也就揭过去了。
可谁知,随着严怡日渐长大,二老爷却因为当初的随口允诺愈发变得里外不是人了。
说来嫡母教育庶子女本无可厚非,尤其若这嫡母心眼儿正,真心为庶出好,且又系出名门,满身的本事,那不比一个没什么见识的妾室给的教导要好上万倍?
开始二夫人看着严怡活泼可爱也颇为上过心,也曾下力气想好好教导。
可谁知每每孩子从她这里走上一遭,丁氏必然要闹出无数花样儿来。
不是当着一众下人的面仔细检看严怡周身,就是逮住严文庄在他面前哭得梨花带雨,口里却只说夫人教导严怡辛苦。
如此几次,严文庄不明就里,还很和二夫人生了几场气。
二夫人也因此慢慢灰心,索性撂开手去,随他们去闹,并和严文庄将话挑明,以后为避着嫡母苛待的嫌疑,严怡的一切教养莫来烦她,权全交给丁姨娘。
话一说开,严文庄反倒不好意思起来,可事已至此,为了家宅和睦,也只能和稀泥了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