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鸾凝走后,颜如澈深夜登门拜访白府。
跟随他而来的除了裕公公便是苏晚。
颜如澈一入院门,便将一切收入眼底。
径直走进里院。
苏晚紧随其后,汇报道:“袭姑姑深信佛门,住持曾赠予她鸦青绣线波纹的佛门僧袍。
因此行人对她势必会有些印象。
善庆庵对面的嘉陵江边划船的渔夫乘船带她渡过江。”
颜如澈步子停顿:“所以,苏大人想说什么?”
苏晚停在颜如澈身边,这口气他憋了太久。
他就是那种有话就直说,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
“太子殿下一念之间,善庆庵以有多少小和尚丧命?难道如今还要动用扬州知州的府兵,就为了一个早已渡江远去的妇人嘛。”
苏晚一语完毕,仍然胆战心惊。
颜如澈冷笑一声,上下打量着他一眼,眼里只有淡漠。
苏晚忽然就觉得自己说的那些话好像空气似的,一下子堵在嗓子眼里,怔了一下。
他有些难堪,这才低头沉思起来。
这几日他们一直追寻袭姑姑的踪迹,直到路过善庆庵对面嘉陵江外的茶棚,里面的人说确实看见过一个穿着怪异的妇人,说她渡了江。
渔夫停靠在江边,颜如澈等人随着他渡了江,裕公公拿出银子犒赏渔夫之时。
渔夫嘴里咬着和颜如澈手中一模一样的银丝所缠的扣结被颜如澈质疑是真是假。
世上此物只此一家。
端妃主仆两人。
渔夫当即被颜如澈扣留了下来。
随即,颜如澈便二话不说就带着所有人马急匆匆地赶到白府。
一朝太子殿下,本该心怀天下之事,可苏晚看到的是什么?
便只有颜如澈以公徇私,甚至罔顾他人性命。
苏晚自知应该做好份内之事,所以才会出口成章。
得到的却是颜如澈的蔑视和轻贱,他是个骨子里正直的人,自然无法忍受。
“如今扬州正是多事之秋,百姓才刚解除棉衣食物短缺之急,又冒出这丧尸案,太子殿下本该和沈首辅齐心协力。”
“可如今,殿下却如此放浪东宫的人四处奔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无异于是告知这扬州百姓,引起恐慌。
将丧尸案火上浇油。”
“这知州府衙门门前早就已经排满了人群,不少青年人士击鼓鸣冤,来来往往还会造成伤亡,这便是与太子殿下来扬州发放棉衣,促进一方太平的初衷,背道而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