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让对方生出厌恶之色,君子自当会观色之法,这也是于对方的一种恭敬。
所以圣人先师教人‘毋不敬’。
《礼记.曲礼》第一句话就说,‘毋不敬’,处处要恭敬,表现在进退应对。
这里就看自身的处世水平,看自身的学养功夫。
如果说话不合度、不合礼、不得体,那么学生则认为这种人没有多大的学问。
这里讲述的‘侍于君子’的之三过,实际上不光是对君子,对任何人都应该这样。”
“哈哈哈,善,大善。
学生有此学问,我这做先生的自然脸上有光。”
赵蕤大笑道。
“那太白可否会察言观色之术?”
“学生的那些小把戏,自然在先生‘天下第一谋士’面前不值一提。”
李白拍了一下先生的马屁。
“哈哈,那先生我呀便与你说说先生我的钓情之术。”
老儒生大袖一挥,石台上的光景一换,从之前的锦瑟换做棋盘,黑白子相间,显然是一盘黑子赢面已定的死局。
老儒生只是捻起白棋,仅仅落出一子,于棋盘目外五三之点,整局棋白子瞬间被盘活了。
“只要是人,都会有情绪产生,有情绪,就会被其左右。
故此,我叫它钓情七法,物钓,言钓,志钓,色钓,视钓,事钓,贤钓。”
老儒生一边落子,一边对李白说道。
“其实也不难理解,就是字面意思。
物钓即为以一件物品来观察对方的情绪。
言钓则是以语言来探查对方,以此类推。”
“学生学到了。”
李白恭敬作揖。
随后李白将自己近些年来对于一些道理的看法,以及这些道理晦涩难解的地方说与自家先生。
青衣老儒生对自己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看法一一解惑,对李白这个学生很是上心。
随后又赠李白一部《长短经》,这本书是他赵蕤的毕生心血所凝,其上有识人用人的真谛、是非反正的论辩、历史经验的总结、人生智慧的杂说、用兵谋略的归纳……等等。
其中好多典例都晦涩难懂,但李白却对此大感兴趣,孜孜不倦的翻阅古书典籍一一印证,然后总结出心得与先生交流。
期间李白也被赵蕤教以琴道,棋道,李白亦是勤奋好学。
在李白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他的浩然正气也不断增长。
转眼间三月已过,此时李白的武道一途到了二境巅峰,只差最后一步就可扣开那扇门扉,不过李白始终压制着境界,因为自己师父说过要给他打熬体魄,取那扣扉境最强,期间练拳练剑也都未曾停歇。
而文脉境界也已经来到了第四境:正身境。
在此境界已经能够使用浩然正气附加自身了,达到了言出法随的初期,这一境界可以一语成谶,不过在此境界只能对自己生效。
比如说上一句“我此刻不属于此地,而在数丈之外。”
那么就会出现在数丈之外了,不过以李白现在的浩然正气还不足以支撑他达到数丈之外。
文脉的术法都是以浩然正气为支撑,跟练气士的灵气灵蕴相似。
而武夫真气就不一样了,武夫是消耗气机,真气一直都存于自身淬炼体魄。
李白最晚开始修行的《剑圣经》也已经入门,达到了“九丈漩涡”
,在往后就是要开始温养剑胎了,当然这个九丈只是体内内视所见。
这一日崔佑归来,一身无敌之意愈发浓烈,很显然这位崔武圣以武会友,大获全胜。
“乖徒儿,看看为师给你带啥来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