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卓是张超的表字,他要回太学读书,正好与张涵同行。
雒阳城内24条街道纵横交错,把雒阳整齐地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方格子,有类于棋盘。
雒阳酒楼位于西阳门外的大市,去那里本应从城西西阳门走,不须经过城中,但一行人初到雒阳,都有几分好奇,就相偕直入城中。
雒阳城内的街道并不好走,宽敞的大道被排水沟和土墙分成了三条,中道是公卿尚书等走的,一般行人走左右道。
道路两侧是高高的里墙,走在路上,除了墙壁,就只能看行人了。
张涵这才明了,张超刚才反对无果后脸上的坏笑是什么涵义,就驱马上前,用力地捶了他一下。
张超装出一副重伤的模样,笑的不行。
“雒阳热闹的地方,都在三市,城内宫城之西的金市,城东建春门外谷水南的马市,还有大城南的羊市。
白马寺、平乐观也可以去看一看,城里根本没什么好看的……”
雒阳的大道很宽,但张涵等人连人带马几十号,这一打闹不免慢了下来,阻塞了道路,就有人在后面高声喝叫。
张涵甚是不好意思,连忙带人让出路来,先让后面的车马通过。
那车马行了不远,忽然停了下来,张涵一惊随即便镇静下来,初到雒阳他不想惹事,却也不怕事,看那皁盖车的纹饰、排场,也不过六百石,他还不放在眼里。
只见那车帘一挑,从上面下来一个人,招手让他过去,这人身高八尺二寸,虎背熊腰,好一条彪形大汉,张涵定睛一看,此人还真惹不起。
别看尚书品级不高,薪俸才六百石,却是外朝中最有实权的职位。
张涵连忙翻身下马,整理了下衣服,上前一步行了个揖,“许久未见,卢君安否?”
卢植正身而立,受了一揖,又还了一礼,“伯润,路途不便,不必多礼,咱们走着说话。”
雒阳酒楼的张同和是驺县张氏的远枝长辈,说是长辈,实已出了五服,不算是亲戚了。
闻知张涵要到雒阳来,张同和早早就把宅院准备就绪。
不过,到了酒楼,总是要先吃饭的。
张同和请张涵和卢植上了楼,就去安排酒菜不提。
张涵与卢植一别已有三年未见,这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此刻在千里之外的雒阳相见,彼此都很是欢喜。
细细述说了一番别后境况,张涵这才知道。
原来,张涵走后不久。
时逢会南夷反叛,因卢植在九江太守任上曾有恩信,便被拜为庐江太守。
西南夷反叛,多半是官吏欺压过甚,卢植深明此理,为政宽和不扰民,很快就稳定了庐江,遂在一年后,又被征拜为议郎,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此后,卢植一帆风顺,不久便转为侍中,年初又迁尚书。
卢植说到此处有些黯然,他很快就掩饰了过去,却瞒不过张涵的眼睛。
张涵看在眼里,虽不明所以,也心知必是朝中争斗,十常侍口含天宪,士大夫根深蒂固,哪个都不是好惹的,便只与卢植叙旧,说了一路的见闻,又举杯恭贺卢植成为朝中重臣。
东汉没有丞相,三公也是替罪羊,一有灾祸,就罢掉三公了事,六尚书品级低微,却掌管了所有政事,说是重臣,并不为过。
卢植确实心中有事,眉间笼罩着愁绪,声如洪钟,谈笑风生,愁绪也不曾散去。
他今日可不光是要与张涵叙旧来的,见张涵不说话,他也不好多说,又畅饮了几杯,这老先生一声长叹,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声音里说不尽的感伤。
张涵心里暗恨,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再装作不知道了。
“卢君不知心怀何事,为何如此感伤?”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PS:晚上还有,应该是两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