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刚蒙蒙亮。
旷野上一片寂静。
几只野兔出没于草丛中,三两个放牛娃拉着村里的老牛出来吃草。
耕牛比人金贵,人可以瘦,牛可不行。
所以一大清早,就要出来放牛。
这个时候的青草,还带着清晨的露水,最嫩。
肤施县城的西边,几十公里外。
平日里稳若泰山的上郡大营,忽然间沸腾了起来。
只听见一阵阵脚步声,和伍长、什长、屯长的口令声。
一队队步军士卒披上铜甲,拿上长戈、长戟和铍等兵器,在大营外面的广场上列队集合。
黑色大军庄严肃穆,军容严正。
“传下去!
不准问干什么!
不准问到哪里去!”
一位位百将低声向各自麾下的屯长、什长命令道。
步兵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五十人为一屯,百人设一百将。
五百人设一五百主,千人设一二五百主。
在广场上集合的步卒,以千人队为单位,沉默不语,到齐一队便立刻悄无声息地出发。
千人队走上直道,向着南边的群山塬行去。
弩军和工兵同样以千人为单位,跟在步军的后面。
上郡大营就在直道边上不远的地方,几乎一出来就是直道。
这条直道,被称为秦代的高速公路,能够容得下两辆驷马战车并驰。
相当于双向两车道公路。
可以双向行驶马车的双车道,叫做道;
只能单向行驶马车的单车道,叫做路;
可以供手推独轮车行进的,叫径;
供行人走的小路,叫做蹊;
田间南北作业的小道,叫做阡;
东西向的小道,叫做陌。
在秦代来说,直道这样一条从九原到咸阳,近千公里的高速公路,可是耗费无数民力、财力、物力才修成的。
步军五人一排,走出了长龙一般的队形,但却只是占了宽阔直道的一小半。
很快,另一半的路上,也热闹起来。
上郡大营中的驷马战车出了营。
驷马战车一出军营,便奔驰起来。
一千多辆战车,气势如龙,声如雷霆,在直道上扬起漫天烟尘。
战车的速度极快,很快就跑得没了影。
而数万步军组成的长龙,则在直道上延绵十几公里,浩浩荡荡。
大军开拔,带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威势和压迫。
直道旁的野兔,吓得钻进草丛里一动不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