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为“过度工巧”
,就是花里胡哨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东汉大儒郑玄就这么认为。
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至少是汉初的那些年,“奇技银巧”
并不是指科技。
相反,春秋战国乃至汉初的那些年,战争不止,落后就要挨打,不重视技术革新的诸侯国都挂了。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儒家坚持重义轻利。
而早期“奇技银巧”
的产物,多是享乐色彩远大于实用色彩。
因而儒家和“奇技银巧”
几乎天然地成了死对头。
到了汉元帝,把他老爹汉宣帝教他的“汉家自有法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舍弃,完全用儒家那一套,从此以后儒学占据朝堂。
那儒家反科技吗?
《庄子·外篇》记了个故事——
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端木赐)游历楚国,有天看到一个老汉抱着大盆从井里取水浇灌菜园。
子贡说:“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佚汤,其名为槔。”
有这样一种抽水机械,用来灌溉省力省时,你为啥不用?
老汉讥笑:“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用了取巧的法子人心就不纯洁了。
我不是不知道那种机械,而是我不屑用它。
子贡跟老汉分别,走在半路上跟弟子说:“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他老师孔子说了,事半功倍才是正途。
意思是机械好用当然要用。
反观那老汉就是个二逼。
子贡回到鲁国,把这事告诉了老师。
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
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孔子当然不会说那老汉是二逼。
只说他们是老顽固,不愿与时俱进,人家的学问是修心,咱们不了解就不多评价了。
可见儒家老祖宗并不反对机械。
实用的机械,或者说科学技术并不算“奇技淫巧”
。
荀子也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