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老头一脸欣慰,拍了拍少年的肩膀,低声说道:“对头,北边区域为乡民的主生活区,有凿黍是留守两大家族中职级最高的,让这家伙去北边负责,协作会畅通无阻。
若是老夫去北面指挥啊,那些留守的家伙虽会遵循,却未必用心尽力”
。
粟栎表示受教,跟着师傅爬上城楼,城楼下士等人过来汇报,淮夷人并没有渡过小小的岔河来挑衅。
四处查看是否准备充分,再眺望了一会,契老头对粟栎说道:“今日未必会打起来,不过打不起来也好,你小子可以继续陪老夫待在城楼观望,若打起来的话,就回家去,不要让你娘亲担忧害怕”
。
粟栎有些不乐意,想亲身参加一次战争,于是大声说道:“我也是国之乡民,我有权利参与战斗”
。
周边众人一听都乐了,小孩子不知道战争的可怕,很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契老头不给面子的巴掌一呼,大声骂道:“滚蛋,现在就滚,回去找你娘说理去,都要靠你这小兔崽子打战,除非老子都战死了”
。
后脑脖子生疼,面对突然发火的老头,粟栎无奈选择回家。
国野乡遂是这一时代的基本划分,都邑及其附近的叫做国,其他地区的叫做野。
国又分为若干乡,以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
乡有乡大夫,以下各级有长,每级还有德望之人曰老。
野又分为若干遂,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五赞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遂有遂大夫,以下各级有长,每级同样有德望之人曰老辅助管理。
国人才是国家的主载体,有议政的权利,国家每逢大事时,他们的意见不可忽略。
比如这次太子率王师讨伐陈国,作为君王的陈侯先在朝堂赢得决议,随后征调四方国民意见,最终才达成征召全国对抗王师之举。
如果君王一定要独断专权,忤逆国人民意行事,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昔日著名的国人暴动驱逐大周天子厉王的例子,值得君王反思和慎重对待。
国人享有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需要服兵役和缴纳军赋,还得不定期的参加一些国家组织的如大田、狩猎、屯卫等活动,是国朝稳定的社会基础。
其中的优秀者也会选拔推荐为士,甚至晋升到卿大夫,成为国朝的统治阶层,不过却是少数。
野人就很惨,没有啥责任,也享受不到啥权利,属于任劳任怨的劳苦大众。
战争时期也只需从事些配合性的杂物,不需要直接参战。
不过处于对身份的渴望,也会有青壮勇猛之人征召加入徒卒,凭借功勋和积累功绩,获得梦寐以求的国人身份。
随着城邑、乡邑的建造铺展开,时代发展下也有了些变化,遂野之地不全都是野人,也会有乡民驻扎于城邑、乡邑,和遂野之人混居一起。
大周天子或许会严格遵循一辈子的国野乡遂制度,但诸侯们就很难说,这种乡民、野遂之人混居的实施启动,大大提升了国朝实力,极大稳固了国土安全,乃是强国良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