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皝笑道:“这杨百步原本是建康司隶校尉王言章派来龙城行刺本王的,阴差阳错之下与我结识,被我带回府中安置。
自你率军出征后,我命人将调治眼疾所需之药酒、老参悉数送去杏林馆,教御医悉心加以治疗。
不过月余,馆内针砭名手徐济世便来报称,杨百步眼疾已经大为:,几与常人无异。
又过一月,徐济世又来报道,杨百步眼疾已然痊愈。
过不多时,只见杨百步亦来晋谒,一见到我,‘扑通’一声跪拜在地,连磕数个响头,道:‘王爷再造之恩,犹似海深,小人愿诚心降服,衔环以报’。
原来他在杏林馆中已经得知我便是燕王,因此感恩之余,更多愧疚,是以亲来拜谢,甘愿臣服。
我见他如此,亦颇为欣慰,便将那张珍藏多年的‘鸟号弓’取出,送予了他。”
慕容俊道:“据《韩诗外传》载:齐景公为弓泰山,鸟号之柘,燕牛之角,秦麋之筋,河鱼之胶。
以柘为弓,弹鸟鸟号呼,因名鸟号弓。
父王肯将此弓赠人,实有汉高遗风。”
慕容皝哈哈一笑,道:“千金易求,人才难得。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为人君者,宜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岂可在乎钱帛器具之得失?”
慕容俊点头称是,道:“后来如何?”
慕容皝道:“杨百步见了此弓,大为惊喜,仔细端详,爱不释手,随即一手握弓,一手拉弦,朝空虚射一箭,声沉力劲,不禁大赞:‘果是世间名具,甚好。
小人生平有两件心愿,一是身患眼疾,希望有朝一日得以康愈,再是喜好射技,希望集得天下各色弓器。
不意与王爷相识,教我两件心愿俱得所偿,从今往后,小人追随王爷驾前,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我见他确已心悦诚服,便以温言慰之,教他移出杏林馆,居住于王府正堂耳房,以备调遣。
那夜四个蒙面刺客前来行刺,杨百步所居耳房距此甚近,因此闻风赶来,将其尽数射杀。”
慕容俊听罢,点头道:“原来如此,万幸此人及时赶来救驾。
不知这伙刺客是何来历?”
慕容皝道:“此事尚未了结,为父细说与你听。”
慕容俊奇心大起,不知有何后续,凝神倾听。
慕容皝接道:“是时我定睛一看,见杨百步赶来救驾,便命他与我一同去寻余敌,他执意劝我安坐屋内不可外出,以防有失,自己则守在屋外门口,一面凝神戒备,一面朝两厢房处发出警讯,等待王府卫士前来救驾。
我见外间复归平静,心下稍安,倚剑书桌,自坐椅上沉思。
便在此时,又闻屋顶之上喊声乍起,随之传来乒乒乓乓之声,显是有人在上激斗。
我欲出门察看究是何人,又被杨百步苦苦劝回屋内,要我静待片刻,一俟王府卫士赶来救援,再作道理。
话音未落,只听屋顶有人‘啊’的一声惨叫,随即翻落地上,立时毙命,紧接着又有数人亦复如斯,不过片刻之间,喊声趋止,斗声渐歇,一人自屋顶翩然飘下,在屋外道:‘歹人午夜惊驾,属下来迟,乞请降罪’。
我闻此声颇熟,推门一看,却是银蛇夫人。
原来她自辽东城办差甫归,恰遇这伙刺客前来行刺,便潜随歹人至屋顶,看准时机,突施杀招,将众刺客尽都除灭,只剩一个重伤而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