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东几个大步走了过去,到了跟前才发现,原来这村口处,有一片很开阔的空地,村里人就在这片空地上修了一个练武场,有一场激烈的比赛,正在这里进行着。
咦,想不到这个隐贤山村的人还挺尚武的,不愧为当年的武将上官云的传人,这倒不算为奇,杨小东虽然是学足球的,但对武术也很感兴趣,便也挤进了人群,饶有兴趣地看起了比赛。
只见比武场中有两个人,打斗得正酣,一位全身白衣,另一方则是一身土黄,两人都是骁勇非常,凶悍无比。
此时已近中午,这场比武应该也已经是很长时间了,但哪个人都在拼命,谁也没有显出一点要退缩的意思。
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杨小东渐渐地看出了点门道。
那一身白衣的人,用的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中挺有名的一套拳法:六合拳。
六合拳法之基本理论,讲阴、阳、起、落、动、静协调配合;心、意、气、力、胆、智协调配合;手、足、肘、膝、肩、胯协调配合。
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称为六合劲,故其拳法取名六合拳。
这种拳法的出现,传说是在大明朝万历末年时期。
当时有一称张明之侠士,路经泊头镇西清真寺八里庄,忽然得病。
村民曹振朋将其接至家中,为之请医送药,精心照料,使其逐渐痊愈。
张明之为表感谢,将自己的绝世神功六合拳传给了曹振朋,曹振朋遂获六合拳法真谛。
张明之所以会把六合拳传给曹振朋,是因为曹振朋的人品极好,张明之说,六合拳法之绝招,非为人忠厚且功底深厚者不得传之,此拳法门规有“十不传”
:德行不端者不传;不孝父母者不传;心险者不传;好斗者不传;轻露者不传;无志者不传;喜财者不传;狂妄者不传;私心重者不传;无恒心者不传。
但曹振朋之为人,没的可说,完全有得到这套拳法的资质。
因此,当时的曹振朋得到了真传。
明朝时,曹振朋得其精髓,并发扬光大了六合拳,后来曹振朋将此功传给了其子曹寿,曹寿又收有徒弟石金可、石长春、张茂龙等。
石金可等又开始授徒。
此后分四支传播,收艺者甚众,有一些学成的徒弟,名扬于外。
但由于六合拳的特点,之后的代代获得绝招真传者甚少。
又因为师父非年迈不选授徙弟,故到了现在,能得六合拳真功夫的传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但今天所来的这个人,杨小东却发现,此人的六合拳绝对是真功夫!
只见此人招式舒展轻敏,手法连贯,稳中有动,动中有静,步法清晰,刚柔并蓄,动静分明,飘洒迅捷,明明就是个六合拳大家的风范!
杨小东的父亲杨宽,是阳城市林业局的一名干部,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曾在一处山林中遇到了一位武林异人,传给了杨宽一部分六合拳,所以杨宽给儿子讲过不少六合拳的东西,那时,杨小东曾不止一次地听父亲跟他讲到过,六合拳诀云:“六合八母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聚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粘随不丢顶,六合拳术之八母为:踢、打、摔、击、擒、拿、卸、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