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童道:“大汗该问他哪儿来那么多的钢!”
忽必烈一愣,细心之下,也觉得有理。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一副甲起码30斤重,4000副甲就是12万斤。
12万斤的钢!
12万斤的铜好弄,12万斤的银也有法子搞到手,哪怕是12万金的金子在窝阔台大汗的时代,和林城的府库中也是有的——和林一度储存着大量劫掠来的金银,但是在乃马真后和贵由统治时期,却把大部分金银挥霍掉了。
可12万斤钢……哪怕是大蒙古国,也从来没有储备过如此多的钢!
“他们哪儿来的钢?”
忽必烈问。
安童道:“臣问过军中的铁匠。
他们认为逆明有一种炼钢秘法,可以一次炼出大量的钢!”
炼钢之术素来是铁匠们梦寐以求的,所以蒙古军中的铁匠猜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炼钢之术……”
忽必烈连吸几口凉气儿。
蒙古东道的勇士使用的弯刀上都不一定有钢刃!
北明居然就把钢打成盔甲穿在身上了,这只能说明他们的钢产量很高,远远超过大元和宋国……
“大汗,要不要派勇士渡河去试探一下?”
钮麟望着对岸披钢甲的明军,吞咽了口唾沫,仿佛想要冲过去抢上几副!
“试探?”
忽必烈摇摇头,“不用……对峙一阵子再说吧。
只要拖过10日,汴梁、洛阳便可尽入吾手,到时候便是不战也可。
另外,多派几个千人队绕到敌后去,也别靠近燕京,便在保定路和燕京路南部烧杀一下即可。”
陈德兴的钢甲、大炮虽然很不易对付。
但是在部队机动性的问题上,蒙古人还是占了绝对优势。
哪怕正面硬扛打不赢,还可以利用骑兵机动与敌周旋,去断个粮道,骚扰一下敌后,迫使敌人退兵什么的。
所以忽必烈并没有和陈德兴决战的想法,现在的隔河对峙,不过是在吸引陈德兴的注意力。
陈德兴如果要强渡滹沱河,忽必烈还可以再往南退。
总之不和陈德兴正面交锋就是了……(未完待续。
。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